跟病毒拼了!吉利、比亚迪等汽车厂商跨界生产口罩
〖A〗、此外,国产汽车优秀代表比亚迪也积极投身到口罩的生产中。比亚迪不仅捐赠了资金和物资,还宣布将生产口罩和消毒液。比亚迪的口罩和消毒液生产线预计在月底搭建完成,可实现每天500万只口罩、每天5万瓶消毒液的产量。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比亚迪还在积极增加产能。
〖B〗、比亚迪,这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迅速响应,跨界生产口罩,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工作。从宣布援产到实现日产500万只口罩,比亚迪展现出了惊人的“比亚迪速度”。跨界援产,迅速响应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口罩等防护物资短缺成为全国多地面临的严峻问题。
〖C〗、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比亚迪本身就有第九事业部,能够生产医疗器械,因此它本身就是自己的供应商,无需额外寻找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生产线的快速改造:比亚迪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够迅速将汽车生产线改造为口罩生产线,实现快速量产。
〖D〗、汽车企业:吉利、比亚迪、广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汽车生产商纷纷宣布生产口罩,利用自身生产能力和资源优势,为抗疫一线提供急需的防护用品。家电企业:格力、美的、海尔、康佳等知名家电企业也加入医疗物资生产行列,利用其在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生产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E〗、紧急物资保障:比亚迪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认识到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口罩等防疫物资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因此,比亚迪决定利用其生产能力和技术优势,迅速转产口罩,以缓解口罩短缺的问题。
又一首创!吉利ICON启动“零”接触无人机交车
〖A〗、吉利ICON启动“零”接触无人机交车,是汽车行业首创。近日,上海吉利华庭4S店为一位特殊的车主项先生提供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交车服务——全程“零”接触无人机交付新车。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体现了车企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更在疫情特殊时期展现了企业对用户健康安全的深切关怀。
〖B〗、没有想到吉利的ICON这么快就可以量产,记得是我18年买帝豪GS的时候。ICON的概念车才刚刚发布,当时真是的亮瞎了我的双眼,当时也就是当个不切实际的广告罢了,可是这才两年,量产车就上市了,而且是还原度这么高的量产车,无论是配置、外观、内饰、价格,统统都是要让你爱上它的节奏。
〖C〗、如果没有疫情,吉利ICON的上市活动应该是情人节那天在线下举办,但没有如果。二月二龙抬头(2月24日)也是个不错的日子,发布会形式转为线上5G直播,这样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聚集,为疫情防控做加分项。
〖D〗、吉利ICON还将成为行业首款全系标配“车规级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的量产新车,率先搭载具备车内病毒防范功能的IAPS智能空气净化系统,为用户提供医用级的安全守护,并且此前已提车的吉利ICON“银河限量版”车主也将升级成该系统。
〖E〗、吉利ICON“龙抬头”5G直播上市 近日,吉利汽车宣布,原定为2月14上市的吉利icon将在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当天以5G直播的形式进行上市。为抗战疫情,吉利汽车此前已经向武汉等地捐赠了2亿元慈善基金以及150辆嘉际和多种防护物资。
〖F〗、吉利全新紧凑级SUV_con_跃褪钦庋豢睢拔吒捕钡牟贰J率瞪,无论是“最美中国车”的吉利博瑞,还是“最美轿跑SUV”的吉利星越,在众多自主品牌中,吉利在设计方面无疑是最年轻最前沿的,而当吉利icon亮相广州车展,其前卫科幻的造型更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吉利再扩大汽车版图,研发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车型
〖A〗、吉利开始研发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汽车车型。日前,吉利汽车(GEELY)宣布开始着手开发对新型冠状病毒等具有抗性的车辆。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吉利在汽车领域的持续创新和拓展,也展示了其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响应能力。吉利汽车的版图扩张 近几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汽车领域不断布局,持续扩大其影响力。
〖B〗、月8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从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加大稳岗支持等四个方面出台18条措施。
〖C〗、除了捐出1100万元人民币作为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专项资金,沃尔沃率先在一众车企中取消了疫情期间经销商销量考核任务。另外,该品牌还在疫情期间为经销商工作人员提供总额超千万人民币的人员补贴,此举无疑极大的缓解了经销商的经营压力。
〖D〗、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和上汽大众安亭工厂都已为生产 ID.车型做好准备。这次,再也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要下起磅礴大雨。5月29日,大众汽车在中国宣布两项豪赌。一是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
〖E〗、年开局不利,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外加春节期间的经销商销售工作基本停止,1月全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25%至169万辆,这也是自2005年乘联会零售统计以来的最低增速。